【导语】粗钢产量平控政策再度来袭,4月3日发改委会同多部门继续在2024年开展全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该项政策始于2020年,是近年来市场价格变动的重要驱动力量。该项政策确认或对短期内钢价格的稳定形成正面影响,未来趋势向好。
政策沿革:始于2021年,23年未见官方消息
全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又被称为“平控”政策。压减粗钢产量平控政策提出源自“3060”目标的提出,围绕双碳目标实现,国内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政策。
2020年12月28日,在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是制造业 31 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行业,在 2030 年“碳达峰”和 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约束下,钢铁行业将面临绕不开的挑战,必须从现在开始付诸行动。从2021年开始,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由此掀开压减粗钢产量政策序幕。
2021年1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主要从四个方面促进钢铁产量的压减:一是严禁新增钢铁产能;二是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三是推进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四是坚决压缩钢铁产量。
2021年4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众号发文:2021年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将在巩固提升钢铁去产能成果基础上,统筹考虑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碳达峰碳中和长远目标节点要求以及钢铁行业平稳运行等因素,在保持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重点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企业的粗钢产量,避免“一刀切”,确保实现 2021 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2022年4月19日,国家发改委重提将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引导钢铁企业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发展方式,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此事标志着 2022 年粗钢减产政策的开端。
2023年未见官方公开消息,仅调研显示地区钢铁企业有收到口头通知。
2024年4月3日,发改委网站公布消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巩固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方面将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坚持以节能降碳为重点,区分情况、有保有压、分类指导、扶优汰劣,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为配合做好产能产量调控工作,相关部门将联合开展全国钢铁冶炼企业装备基础信息摸底工作。此为2024年粗钢产量压减政策的明确信号。
政策影响:21年影响最大,政策作用渐次减弱
2021年:上半年宏观环境驱动下半年政策预期驱动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为10.35亿吨,同比减少2952万吨,降幅为2.77%。
从政策影响市场供给的节奏看,上半年国内钢厂政策执行力度较弱,上半年粗钢产量非但没有如预期般下降,反而出现较为明显的提升。2021年上半年粗钢国内粗钢产量5.6亿吨,同比增加5669万吨,增幅高达11%。
由于上年粗钢产量增加明显,因此压减压力给到下半年,从数据看4月份之后粗钢产量开始下降,7月份之后数据较之2020年同期明显下降。这一段时间落实压减粗钢产量政策多体现在地方政府,6月28日,安徽省经信厅发布的会议通知《关于召开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座谈会的通知》在市场流传,会议通知中提及了另一份文件《关于做好 2021年粗钢产量压减工作的通知》。此后,多个地区的政府部门、钢厂都发布了限产政策。截止到10月份,国内粗钢产量已经可以确保完成,12月粗钢产量止跌回升,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从2021年市场行情看,上半年由于全球货币宽松政策,经济处于快速恢复期,中国作为制造核心国,需求旺盛,原材料供不应求,价格呈上涨状态,这一阶段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利润一度超过千元,高利润刺激和上涨趋势让市场呈亢奋状态,企业积极生产。进入到下半年之后,粗钢产量平控政策预期继续支撑价格,2021年钢材价格呈双顶状态,政策预期支撑价格6-10月上涨,10月确认可以完成平控政策后,价格再度转为下跌。
2022年:粗钢平控政策影响减弱
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10.18亿吨,同比减少1728万吨,下降1.67%。
2022年4月份,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门提出再继续压减粗钢产量,对供给形成约束,因此上半年存在供给的约束。但由于2021年上半年粗钢产量基数较高,2022年1-7月粗钢月度日产量均呈负增长状态,压减粗钢产量的压力总体不大。
2022年国内钢材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1-4月价格震荡上涨,但涨幅非常有限,钢材累库不高、复苏预期及地缘冲突支撑价格。但由于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的问题,钢材价格在2022年总体下跌,房地产“三道红线”影响开始显现,2022年新开工面积下降明显,需求收缩下过剩问题凸显价格持续走低,另外加息环境下,大宗商品总体承压下行。
2023年:未有实质性政策,粗钢产量不降反增
2023年国内有粗钢平控的传说,但并没有官方文件的确认,2023年下半年部分机构调研获取的信息时部分地区企业受到口头通知,但并未得到官方证实。2023年粗钢基本完成平控目标,全年粗钢产量10.19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由于预期的平控政策未落地,因此带来粗钢产量保持在相对高位,带来的结果显而易见,原材料需求好于预期,“负反馈”并未出现,反而带来强有力支撑,铁矿石库存持续下降,而铁矿石价格也由750元附近涨至超过1000元/吨。
2024年: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的影响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方面将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率先开展的动作是为配合做好产能产量调控工作而展开的全国钢铁冶炼企业装备基础信息摸底工作。
粗钢平控政策确定时间与2022年基本一致。但2022年和2024年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差异性较大,2022年是钢材价格正处于去库存阶段价格,下跌是主要趋势,2024年处于周期切换阶段,尽管一季度钢材价格呈下跌状态,但大方向上仍是以向上为主。一季度钢铁企业利润较差,企业有主动减产的意愿,从统计局公布的单月数据看,日产量较23年有明显下跌。另外从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看,一季度的9组数据中,仅有1月下旬至2月中旬日产量略高于2023年同期。

一季度国内钢材市场价格震荡下跌,需求端弱需求现实是下跌的最主要原因,生产端企业和各专业协会通过限制价格和调控产量的方式“自救”,以解决价格持续下跌带来的亏损问题。1-2月国内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146.1亿元。
需求端,房地产市场的表现较差。当下形成的弱需求更多是由于前期新开工下降带来的延续性问题,根据卓创资讯房地产与大宗商品课题组研究成果,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到竣工时间约为2.5-4年,也就是说2024-2025年仍处于低谷期,但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房地产以外的行业表现可圈可点,汽车、船舶、家电、新能源等行业表现较好,这也带来钢材产品需求内部的结构性差异。工业金属中偏向于制造业的钢板、钢管需求仍表现较好。
分析当前基本面的环境,供给上当下企业有主动减产的意愿,粗钢日产量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预期上因为粗钢产量调控政策的存在,供给存在收缩预期;需求上看,当下房地产需求依旧是钢材需求的主要拖累项,但汽车,船舶等行业表现较好,能够有效形成对房地产需求的对冲,但由于化解地方债的政策存在,基建的对冲作用显著减弱,这一点已经被市场充分计价。预期方面,国内经济复苏向好,中美周期共振预期,国内以旧换新,设备更新需求等均会形成向好预期。
而从价格水平角度看,螺纹钢期货价格最低不足3400价格,处于历史期货价格水平的25.3%的低分位数水平,后续继续下跌的空间不足,在基本面预期和现实逐步改善的背景下,价格总体逐步向好的趋势是确定的,目前螺纹钢主要合约已经形成CONTANGO结构,表明市场看好未来趋势。
螺纹钢是工业品中较为典型的边际定价类产品,市场基本面需求弱现实让价格从4000+跌至不足3400,当前价格或已经充分计入房地产需求偏弱的现实,未来市场关注点在于宏观面偏好背景下实物工作量的修复问题。
风险提示:海外权益市场出现大幅下挫,地缘风险溢价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