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二季度以来钢铁价格上涨后小幅回落,钢厂微利下预期铁水产量波动不大,但终端需求不振,库存矛盾仍或激化,基本面整体压力仍存,反弹也很难构成新一轮趋势上涨,目前黑色整体尚不具备宏观叠加产业共振下行的负反馈行情的条件,预期维持宽幅震荡运行。
二季度钢铁价格先涨后降
二季度钢材价格先涨后降,价格高点在5月下旬,截至5月23日,全国螺纹钢主导市场均价为3757.27元/吨,较4月初上涨304.54元/吨,涨幅8.8%,随后钢价开始下跌,截至6月14日,全国螺纹钢主导市场均价为3602.73元/吨,较5月高点下跌154.54元/吨,跌幅4.1%。
分析价格上涨原因主要有:第一,宏观提供利多信号,对市场情绪阶段性提振。国内4月末重要会议提到“降息降准”、“专项债加快发行”、“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和“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等积极政策,4月底以来,各地继续优化地产政策措施,北深杭等多地优化调整本市住房限购政策,杭州市于5月14日正式宣布,将启动商品住房收储行动,将其转化为公共租赁住房,此举证实了市场关于存量房产创新利用模式的猜测,或为钢材需求开辟了新的增长点,加上超长特别国债供给增加以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等政策向好下,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第二,焦炭价格完成四轮400-440元/吨上涨后窄幅波动,铁矿石价格重心上移,钢厂炼钢月均成本回升,成本端对成品材形成支撑;第三,铁水产量接近高点,但螺纹钢供给仍处于低位,需求及去库情况良好,同时出口及制造业用钢保持高增长,内需外需皆有韧性,钢材矛盾不显著。
但6月份以来随着北方高温南方多雨来临,钢厂库存压力显现,终端需求并未因专项债发行提速而得到提振,强预期迟迟未兑现,铁水产量稳定下,缺乏终端需求的跟进导致现货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剧,淡季市场风险累积,市场情绪有所回落。
钢企利润维持微利状态,供应或保持稳定
二季度以来,随着钢材需求好转以及钢价的回升,钢铁产业链企业盈利水平有所好转,钢厂盈利率从30%左右回升至50%左右。钢铁产品毛利走势先涨后降,随着原材料价格下跌,成本下降后,钢铁毛利再次回升。按照钢厂当日原料采购计算,截止到6月14日,河北螺纹钢税前毛利为68.29元/吨,较5月中旬回升131.46元/吨,热轧板卷的税前毛利为57.29元/吨,较中旬回升73.46元/吨。微利状态下,钢企生产水平或保持稳定。
需求端有韧性但难有支撑亮点
根据中国冶金规划研究院相关分析数据,2023年中国钢材(不计重复材)消费量约8.99亿吨,同比下降2.4%,其中建筑用钢需求量最大,占比约57%,在建筑用钢中,房地产仍是钢材消费的主要下游领域。而当前房地产市场投资、销售及施工均处于收缩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4年5月新开工面积单月同比-23%,继续维持负20多的下滑速度,施工面积累计同比继续下滑至-12%,竣工面积累计同比下滑至-20%,在新开工下滑速度仍高于竣工的情况下,施工面积增速继续负增扩大,拖累整体地产投资增速累计同比也负增扩大至-10.1%。在近期下调首付比例等政策出台后,全国来看效果比较一般,地产仍是比较大的经济拖累项。而基建领域则在房地产经济影响下导致地方政府财力受到约束及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5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小幅回落至5.7%,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小幅回落至9.6%,总的来说都是在高位保持相对稳定,往后看下半年预计仍将继续发挥经济增速中枢稳定器的作用,很难出现明显的上行或下行风险。出口方面,1-5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钢材4465.5万吨,同比增长24.7%,出口数据表现尚可,但据了解6月份出口订单有小幅偏弱,成材表需开始季节性走弱。
钢价或宽幅震荡运行
近期金融驱动减弱,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调,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国内政策阶段性真空,宏观方面暂时缺少新的利多驱动,且从基本面数据看,钢材继续需求不振小幅累库、铁矿港口库存高企、焦企没有利润、煤炭逐步复产,基本面现实情况弱势。6月初黑色产品价格持续的回落调整已经部分反应了产业弱势的情况,退一步来说,钢材成交量回落,投机需求几乎都被挤出,剩余的刚需进一步缩量的可能性不大,变相给予了行情支撑,市场对于基本面的弱势不再有超预期的恐慌。但目前铁水产量高位,终端需求不振,库存矛盾仍或激化,基本面整体压力仍存,反弹也很难构成新一轮趋势上涨,目前黑色整体尚不具备宏观叠加产业共振下行的负反馈行情的条件,预期维持宽幅震荡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