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钢材价格 > 建筑钢材 > 卓创视点 > 正文

【一周宏观】黄金创新高后回调 商品总体偏弱震荡


卓创资讯 刘新伟 2025-02-17 09:30:48
收藏

一周大宗商品观点

【核心观点】宏观情绪略有好转,但扔难以支撑商品价格继续走高,前期有基本面支撑的商品近期或走预期证伪逻辑,价格下跌为主。

过去一周国内市场总体呈震荡走势,商品价格总体下跌,工业品跌幅高于农产品。

国内市场继续受到国际宏观因素的影响,美国在关税政策上的动作继续加深市场担忧情绪。继加征10%关税威胁后,上周宣布对钢铝加征25%的关税,韩国、墨西哥、欧盟、英国等均对美关税举措发出“反制”威胁,“贸易战”或是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关注的核心热点。美国总统特朗普14日称,他可能在4月2日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市场基于2018年同类事件简单线性外推,“利空”情绪仍占主导。

从分版块看,黑色产业链继续表现出疲态,前期受事件驱动而大幅走高的硅锰大幅回落,带动黑链指数整体下跌,锰矿供应恢复预期增强,前期低库存、供应预期紧张情绪大幅缓解,叠加部分贸易商降价出货,资金撤离,带动硅锰价格下跌,上周硅锰主力累计跌幅达到12.36%;贵金属板块受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担忧情绪继续提升,推升黄金价格,上周COMEX黄金主力合约价格最高至2968.5美元/盎司。黄金价格再创新高后市场分歧加剧,机构客户担忧情绪加重,但散户则继续维持高热情。

国内宏观:1月社融和信贷实现超预期“开门红”,社融新增规模创十年新高,表内信贷与政府债皆有超季节性表现;信贷方面,企业中长期贷款录得近十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多增。2月13日,央行公布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此次报告延续了12月政治局报告精神,重申“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调立场,着重提出“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再合理水平”,预计“稳物价”的优先级明显提升。

国际宏观:特朗普“百日新政”以对外政策为主,淡化对华政策,酝酿对等关税。需关注特朗普后续政策,特点上,类似上一任期,初始不会太高,分阶段分批次加征概率较大;地缘方面朝向降温方向发展,俄乌缓和,哈以统一解决停火争端,美元或有走弱预期。

商品市场总体未出现明显驱动,短期维持偏弱震荡,农产品好于工业品,贵金属板块仍有情绪支撑。前期出现基本面支撑的硅锰、铁矿石进入修复调整状态,关注黄金价格走势,机构与散户分歧或至黄金波动率放大。

宏观数据

1、国家统计局:2025年1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2.3%,降幅与上月相同。

【分析】1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国内居民消费物价水平回升显著,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受生产淡季影响继续维持同比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1月核心CPI已呈现同比连续四个月回升态势,非短期因素对物价水平形成的影响或正在逐步夯实CPI底部,而消费结构的变化或并没有显著体现在PPI相关市场统计分项中,传统领域制造业对PPI的整体影响权重仍高,也反映出国内消费市场与供给端所存在的潜在分化。CPI趋势走强的背后,更多或是薪资增速预期的强化,而PPI趋势偏弱的本质或仍是国内投资增速下行及地产市场的长周期底部格局所致。综合来看,国内消费品价格的走强向制造业市场的传导效应尚未形成,或也反映出财政层面通过扩大消费端政策补贴拉动市场需求的结果,以及目前中下游企业仍面临的去库存压力。

2、2025年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均下降2.3%,降幅均与上月相同;环比均下降0.2%。

【分析】1月份,受春节假日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处于淡季,全国PPI环比下降0.2%,PPI同比下降2.3%。分行业来看,春节期间煤炭供应保障有力,电厂存煤较为充足;受假日及低温天气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基建项目部分停工,建材等需求有所回落;国际原油价格上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涨,燃气需求季节性增加,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0.6%。

3、据民政部官网发布的《2024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离婚登记数为262.1万对。

【分析】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现实,2024年出生人口达到954万,较上年增加52万人。这与2023年登记结婚书拉近有关,2023年登记结婚数为768.21万对,较2022年增加84.91万对。

4、美国1月CPI同比增长3%,为2024年6月以来最大增幅,高于市场预期。交易员预计美联储将减少政策宽松力度,将下次美联储降息时间从9月调整至12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1月的通胀数据表明美联储接近但尚未达到通胀目标。美联储将利率维持在现有水平,等待通胀进一步降低的证据。鲍威尔还表示,美联储有可能不得不就关税调整政策利率。

5、美国1月PPI同比升3.5%,预期升3.2%,前值从升3.3%修正为升3.5%;环比升0.4%,预期升0.3%,前值从升0.2%修正为升0.5%。美国上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为21.3万人,预估为21.6万人,前值自21.9万人修正至22万人。

政策视角

1、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9日表示,他将于10日宣布对所有国家的钢铝进口加征25%的关税。这标志着美国与其经济伙伴国家之间的贸易战将进一步升级。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10日签署文件,宣布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的关税。据报道,特朗普表示,此举“没有例外和豁免”。

【分析】在特朗普上一任期的2018年3月就曾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的钢铁和铝加征关税,其中铝加征10%,此次特朗普的表态要对钢铝均加征25%的关税。需要注意的是,在2024年上半年,时任美国总统拜登已经宣布对包括半导体、电池、太阳能电池和钢铁等在内的多种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其中,对钢铁、铝产品的关税征收从0-17%提高到25%。再次加征关税将在2024年25%的基础上加征。

对钢材的影响:据海关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出口至美国的钢材量为89万吨,同比增长5.5%,约占当年钢材出口总量的0.8%。美国再次加征关税后中国出口至美国的钢材税率已经超过50%,已经基本堵死中国钢材直接进入美国市场的可能。从总量上看,美国对中国钢材产品加征关税影响相对较弱,据美国政府和美国国际钢铁协会数据,美国最大的钢铁进口国是加拿大、巴西和墨西哥,其次是韩国和越南。具体影响需要关注上述国家是否仍具有免税配额及配额的大小。

对铝的影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国和出口国。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胜选后中国已经宣布取消铝材原定的13%的出口退税,涵盖国内主要的铝板带箔、铝制条杆等铝材产品。2023年中国出口至美国的铝材占比约为我国出口总量的4.5%,铝制品占总出口的比例约为16%,综合来看中国向美国出口铝板带、铝箔、铝挤压材、铝制品、铝车轮,累计98.5万吨,占总出口902.4万吨的10.9%。美国的原铝供应主要来自于加拿大,墨西哥是美国铝废料和铝合金的主要供应国。

相比较而言,美国加征关税对铝的影响大于对钢材的影响,但均有可能引发出口转内销,改变国内供需平衡。2018年特朗普对钢铝加征关税行为是贸易战的第一枪,引起诸多国家的反制政策,关注后续各国针对性政策。

各国回应:

1)韩国代总统崔相穆表示,将缜密检查美国关税政策可能给韩国产业和出口带来的影响,先发制人地予以应对。

2)墨西哥总统和经济部长批评该项决定,认为美国对墨西哥征收钢铝产品关税“毫无道理”,并警告美国“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将对美国关税采取坚决和相称的反制措施。

4)就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所有输美钢铝加征25%关税一事,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当天表示,已向美方提出要求,将日本产品排除在适用对象之外。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当天的参议院全体会议上表示,将仔细研究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措施的内容以及对日本造成的影响,采取劝说美国对日本产品予以豁免等必要的应对措施。

5)英国发布钢铁产业计划应对美关税威胁。根据这一计划,英国政府将注资25亿英镑支持本土钢铁业发展,鼓励本国基建项目优先使用本土钢材。此外,该计划还将引导钢铁生产企业从高污染的高炉转向电弧炉,加强废钢回收,降低碳排放,推动绿色转型。

2、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市场交易,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新能源项目可报量报价参与交易,也可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

【分析】技术上来看,电价由市场形成后,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降低成本,淘汰低效产能,促进产业升级。对于新能源制造企业来说,不仅需要关注发电效率的提升,更要关注发电与电网的配合以及参与电力系统的能力。考虑到光伏可调度性更差,未来“光+储”的模式可能会更普遍(前提是成本必须进一步降低)。

经济效益上来说,在全面进入市场初期,新能源发电的效益一定会产生影响。虽然差价结算机制通过“多退少补”平滑新能源因出力波动(如光伏午间低价、晚高峰缺电)导致的收入波动,稳定企业长期收益预期,降低投资风险。但新能源可调度性差的特性依然存在,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是很差。

由于此前新能源入市的参与程度较低,新能源企业需适应市场规则变化,短期内可能面临交易策略调整压力。部分地区甚至可能出现竞价无序或恶-性竞争,需通过设定合理竞价上限、下限及动态调整机制防范。

3、2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研究提振消费有关工作,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消费”等。会议还审议通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研究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政策措施。

4、2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印发《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到2027年,铜原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10%,再生铜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分析】我国铜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资源禀赋不佳,难以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应用需求。亟需加强资源勘探开发和高效高值利用,扩大新一轮找矿突破成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发展信心、拉动有效投资,不断提升原料保障能力。为此,《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国内增储上产,这与此前国家展开的找矿行动相匹配。

我国铜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精炼铜、铜加工材产量世界第一,分别约为1364万吨、2350万吨,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氧气底吹炼铜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出全球最大的单台套底吹炉、侧吹炉生产装备,铜冶炼单位能耗较2020年下降约27%。

5、当地时间2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实施对等关税行动的命令。特朗普称将考虑对使用增值税制度的国家加征关税。特朗普表示,通过其他国家运送商品以避开关税的做法将不被接受。特朗普提名的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在白宫表示,对等关税行动可能4月2日前启动。

6、央行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表示,下一阶段,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产业观察

1、2024年,家电出口1001亿美元,同比增长14.1%;集成电路出口159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成为出口额最高的单一商品,并创历史新高;汽车出口640.7万辆,同比增长22.8%;船舶出口433.8亿美元,同比增长57.3%;通用机械设备出口642.1亿美元,同比增长14.3%。

2、中国期货业协会12日公布数据,以单边计算,1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5.53亿手,成交额为48.8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09%和11.01%。按照成交额统计,上期所的黄金、白银、原油,郑商所的烧碱、菜籽油、菜籽粕,大商所的棕榈油、豆粕、豆油,广期所的工业硅期货、碳酸锂期货、多晶硅期货分别排名各商品期货交易所前三名。

3、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复苏,1月挖掘机国内销量同比微降,出口稳增长。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2月11日披露,2025年1月,国内主要挖掘机企业销售各类挖掘机1.25万台,同比增长1.1%。其中国内销量5405台,同比下降0.3%;出口量7107台,同比增长2.19%。此外,销售电动挖掘机18台。

【分析】1月份挖掘机销量与上月数据基本持平,国内方面因临近春节出现季节性回落,出口方面保持增长状态,挖掘机销量数据是反映市场对未来预期的指标,而小松挖掘机开工小时数指标则反应土方市场活跃度,1月小松中国挖机开工小时数为66.2小时,同比下降17.3%,春节因素对土石方作业有显著影响,2023年春节落在阳历2月,春节错位对相关行业影响显著。

技术进展

12月10日,住友化学发布公告,已收购比利时Syensqo SA/NV(简称“Syensqo”)的液晶聚合物(LCP)树脂业务。住友化学通过此次收购整合该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旨在强化应对市场新需求的能力,并进一步扩大其LCP业务,尤其是在信息通信技术(ICT)和移动应用领域。

热点追踪

1、天气追踪

1)2月12日:一个热带气旋在澳大利亚西部近海形成,预计将于周五穿过海岸,给澳大利亚主要的铁矿石出口中心带来暴雨和破坏性的阵风。澳大利亚气象局称,飓风“泽利亚”在向皮尔巴拉海岸移动的过程中预计会加强,该风暴的缓慢移动可能会在其路径沿线产生非常高的降雨。

2)2月14日:强热带气旋Zelia冲击澳大利亚的全球主要铁矿石出口中心,迫使港口关闭并威胁到这一最大出口国的采矿作业。新交所铁矿石期货一度上涨2.2%至每吨108.80美元,为10月14日以来的盘中最高水平。主要出口设施黑德兰港(已与Dampier港一起关闭)在周五Zelia登陆时避开了风暴的核心破坏力。尽管如此,Fortescue Ltd.的Iron Bridge矿仍处于关闭状态,该地区的大型露天矿有被淹没的可能,铁路和其他重要基础设施也有可能受到破坏。

3)2月16日:灾害强度与历史对比·气旋“泽莉娅”风速达320公里/小时,为2007年以来首个5级气旋登陆西澳,破坏力超过1975年“琼”气旋。 上个月“肖恩”气旋已对力拓港口设施造成破坏,影响第一季度出货。

4)2月16日:力拓表示,拉姆贝特角和丹皮尔港口的装运工作已于2月15日恢复,所有矿山都在运营;皮尔巴拉港务局声明,在对航道和泊位检查后,西澳大利亚黑德兰港可以恢复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