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大宗商品观点
进入到5月中旬后,商品价格先涨后跌,中美关税谈判后关税暂时回归带来的预期回摆是驱动价格波动的核心因素。商品市场及权益市场均先涨后跌,国内股市继续上涨,上证指数本周上涨0.76%,深证指数上涨0.52%;商品价格总体上涨1.02%,其中工业品上涨1.57%,农产品下跌0.33%,贵金属价格大跌3.25%。美元指数连续第四周上涨,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总体下跌。
从分行业看,化工、钢铁、软商、有色、石油板块总体上涨,煤炭、饲料、建材、谷物、油脂板块总体下跌;从具体商品看,集运欧线期货受益于海运需求暴涨影响,本周累计涨幅近35%,苯乙烯、BR橡胶、乙二醇涨幅超过5%;黄金本周领跌,本周跌幅达4.59%,焦煤、玻璃跌幅超过3%。
国际宏观:鲍威尔表示美联储的“平均通胀目标值”很可能在货币政策框架审查后改为“只关注当下通胀目标”,潜在的发布周期可能会是8月底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这意味着美联储无需通过更限制性的利率路径创造过低的通胀环境,边际上看货币政策有所转松,但这是针对于中期路径层面的,短期触发降息的门槛仍然苛刻;海外市场关注点转向美国对外谈判效果,特朗普中东之行效果似乎颇丰,特朗普宣布解除叙利亚制裁,伊朗也有望用承诺永不拥核获得豁免,沙特、阿联酋与卡塔尔与美国签署投资协议。
国内宏观:5月12日,中美共同发布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国回归之4月2日之前水平,市场买入关税放松所带来的预期转变,商品股市类资产均有所修复;政策方面重心转向加速推进存量政策,5月中旬国债发行明显加速、但地方债节奏变化不大,中央财政支持的“两重两新”方向大概率仍是财政着力重点;中国4月信贷和融资数据不及预期,显示内需有所走弱;但4月出口远超预期,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仍强。
商品市场受中美关税下降影响出现修复性行情,但仍不能改变“弱需求”现实。春节以来市场的主要支撑来自于出口以及设备工器具投资和家电销售,前四个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7.5%,设备工器具投资、家电销售季度增速分别达19.0%、19.3%,在投资、消费端形成另外两个支点。其他领域表现仍差强人意,对商品的需求带动有限。
预计商品短期表现仍偏弱,市场需要更强的政策刺激以带动商品趋势发生逆转,中美双方关税调整后市场短期情绪已经初步反映,后续好转仍待基本面的改观。
宏观数据
1、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591亿元,预期13971亿元,前值为58900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2800亿元,预期6946亿元,前值36400亿元;M2同比增长8.0%,预期7.2%,前值7.0%。
【分析】中国4月M2大幅回升且高于预期,主要受部分受低基数、及非银存款同比大幅多增提振,而财政存款同比多增边际拖累M2同比增速所致,整体继续保持合理水平,货币政策延续宽松;新增社融同比上升且高于预期,主要由于财政靠前发力,但居民和企业部门融资需求放缓,宽信用过程整体有所加快。
由于当前外部冲击加大以及国内经济复苏处于初步阶段,货币政策将适度宽松,2025年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宽松。宽信用方面,国内经济延续复苏,随着财政靠前和加快发力以及外部冲击加大后增量政策预计逐步推出和落地显效,企业、居民和政府部门融资需求回升,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力度有望加快。对市场而言,金融数据好坏参半,短期对国内风险资产和人民币汇率影响不大。中长期随着国内支持政策逐步实施且落地显效,宽信用过程有望进一步加快。
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00亿元,预期6946亿元,前值36400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4500亿元,4月新增信贷同比少增且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是由于企业部门贷款和居民部门短期贷款回落所致。其中,新增居民短期贷款-4019亿元,同比多降501亿元,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1231亿元,同比少降435亿元。居民贷款同比小幅下降;在短期贷款方面,可能与美国加征关税下居民收入预期下降有关;中长期贷款方面,可能与居民地产需求有所减弱有关,需要继续关注商品房销售回暖趋势,是否可能出现波动。4月企业贷款新增6100亿元,同比少增25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为-4800亿和2500亿元,同比分别多降700亿元和少增1600亿元,表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短期偏弱;新增票据融资8341亿元,同比下降40亿元,显示银行通过票据冲量需求仍在。
2、美国4月CPI同比增长2.3%,预期为2.4%,前值为2.4%。美国4月CPI环比增长0.2%,预期为0.3% , 前值为-0.1%。美国4月核心CPI同比增长2.8%,预期为2.8%,前值为2.8%。美国4月核心CPI环比增长0.2%,预期为0.3%,前值为0.1%。
【分析】美国4月份物价数据连续三个月低于预期,为自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当前关税对物价的影响仍未完全显现,企业仍在消化库存为主。据商务部,中美各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但美国进口商仍然面临着较高的贸易成本,并担心暂停期结束后关税可能再次上调。分析认为,这90天的缓和期可能意味着价格上涨会比较温和。但根据彭博的研究,如果补货期间在港口造成拥堵,实际上可能会导致CPI更快上涨。
政策视角
1、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美国”),认识到双边经贸关系对两国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到可持续的、长期的、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鉴于双方近期的讨论,相信持续的协商有助于解决双方在经贸领域关切的问题;本着相互开放、持续沟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继续推进相关工作。
【分析】本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这一举措符合两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期待,也符合两国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按照该声明,当前美国对华进口商品的综合税率仍超过50%,2月1日之前20.8%,+20%(芬太尼税)+10%(对等关税),合计税率为50.8%。
2、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5月14日12时01分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其中,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025年第4号公告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调整为10%,在90天内暂停实施24%的对美加征关税税率;停止实施2025年第5号、第6号公告规定的加征关税措施。
3、美国调整对华加征关税,于美东时间5月14日凌晨0时01分,撤销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调整实施34%的对等关税措施,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同时,美方还将对中国小额包裹的国际邮件从价税率由120%下调至54%,撤销原定于6月1日起将从量税由每件100美元调增为200美元的措施。
4、为落实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共识,商务部决定自2025年5月14日起,在90天内暂停对28家美国实体实行出口管制管控措施。同时,暂停17家美国实体不可靠实体清单措施。
>>>5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美双方在日内瓦的经贸会谈达成多项积极共识,同意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承诺取消91%关税,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相应的中方也取消91%反制关税,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双方各自保留10%的关税。美方以芬太尼为借口,对中国无理加征两轮关税,中方均第一时间采取包括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在内的反制举措,坚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这些反制措施仍然有效。
5、新华社利雅得5月13日电(记者罗晨 冀泽)正在沙特阿拉伯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13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出席活动时说,他将下令解除对叙利亚的制裁。
6、今日起,我国降准0.5个百分点,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自5月7日一揽子金融政策宣布推出以来,市场已经见证:降准降息实施;债券市场“科技板”横空出世,科技创新债券发行;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创设……增量金融政策火线落地,为进一步稳市场稳预期、支持经济回升向好、应对内外部不确定性,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7、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业观察
1、以旧换新:据商务部数据,自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累计补贴申请量已突破1000万份。截至5月11日,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53%。
2、中汽协:今年前4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历史上首次双双突破1000万辆。据统计,今年1至4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17.5万辆和10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0.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6.2%。
【分析】汽车产销延续高增长态势,国内补贴政策对汽车产销带动作用明显。
3、因经营业绩持续恶化,日产汽车公司为改善经营状况,已决定在日本国内外追加裁员超过1万人。结合此前计划,日产汽车整体将削减约15%的员工,规模达2万人。日产汽车预计将在13日的财报发布会上公布相关计划。去年11月,日产曾宣布全球削减20%产能并裁员9000人的计划。
4、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13日发布声明说,自5月15日起向大型集装箱船提供15%的过境费优惠。此举旨在鼓励航运公司在红海安全形势好转的情况下重返苏伊士运河。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主席乌萨马·拉比耶在声明中表示,该优惠适用于净吨位13万吨及以上的集装箱船,有效期为90天。
5、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背景下,地方楼市政策出现新的重大突破。河南省信阳市近日出台措施,拟对新出让土地开发的商品房全面实行现房销售。分析师介绍,信阳成为今年全国首个落地该模式的城市。
技术进展
1、技术突破: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该材料可以在光照下分解塑料,在不用酸碱溶液预处理塑料的情况下,其分解塑料袋、保鲜膜等常见塑料的效率比传统材料提高了几十到上百倍,创造了中性条件下塑料分解效率新纪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