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期黑色系产品再次全面下跌,终端需求无起色,钢材价格未有止跌迹象,钢厂亏损范围扩大,且出货压力未有缓解,减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原料端需求下降,矿价弱势运行。在宏观及基本面偏弱背景下,短期来看市场仍或继续探底,关注终端需求变化及政策端的情绪影响。
7月中旬以来,在终端需求低迷、宏观情绪悲观的大背景下,商品市场出现共振式下跌,随着恐慌情绪快速释放后,7月底股市的上涨激发了商品的做多情绪,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越来越浓,黑色系品种也出现了一波较强的反弹。但进入8月,黑色系价格震荡整理后,整体再次弱势下行,原料降幅稍低于钢材。截至8月14日,铁矿石日照港PB粉现货价格在730-740元/吨,同比下滑11.87%。
![](//img.sciimg.com/images/0/202408/202408141622469286.png)
宏观及基本面利空因素共振,黑色市场螺旋式下跌
一方面,宏观氛围整体偏悲观,海外整体宏观氛围较差。6月份美国ISM制造业PMI为48.5%,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低于50%,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显示美国经济增长正在逐渐降温,资金避险情绪增强。而国内总量政策刺激方面不及预期,大宗商品全线下挫,股市持续阴跌,整体对黑色也构成较大压力。另一方面,外需放缓、内需不足等导致钢厂亏损幅度扩大,进而引发对原料端的持续性负反馈,原料成本下跌导致黑色市场出现螺旋式下跌。
![](//img.sciimg.com/images/0/202408/202408141618474139.png)
新旧国标切换叠加需求预期减弱,钢厂高炉检修增加
7月中旬新旧国标螺纹转换,在终端需求疲弱,下游承接能力不足的背景下,现货市场的抛压带动期货加速下跌靠拢现货,价格下行、亏损扩大的压力下,较多钢厂为了协同市场完成新老国标过渡,也为了降低库存,减缓资源供给压力,长、短流程螺纹钢产线开始出现不同程度减量。7月29日越南正式对中国和印度热卷启动反倾销调查,作为占到中国钢材出口量第一的国家,其反倾销调查对未来出口预期影响较大,另外泰国、土耳其等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将对中国钢材出口形成抑制。国内热卷在前期供给持续增加下,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库存持续高位,出口需求减弱的预期导致其价格持续下跌,钢厂亏损扩大压力下主动减产意愿增强,对铁水的承接能力开始下降,市场开始交易铁水产量下滑的预期,矿价出现下跌。
终端需求无起色,钢厂减产惯性下铁水降幅扩大
进入8月,高温多雨天气下,终端需求回暖的可能性较低,钢材价格未有止跌迹象,钢厂全面呈现亏损以及出货压力未有缓解,减产进一步扩大,钢材周度数据产量和需求齐下。根据卓创资讯统计,截止到8月8日,样本内134家建筑钢材企业建材产量下降至404.5万吨,且已低于春节期间的低产量,全样本热轧板卷周度产量下降至462.61万吨,已连续两周出现回落。钢厂减产继续兑现,根据卓创资讯统计,截止到8月8日当周,日均铁水产量下滑2.83万吨,直接利空原料,黑色期货创阶段新低,矿价再次回落。
![](//img.sciimg.com/images/0/202408/202408141619029467.png)
短期基本面驱动偏空,等待终端需求好转
从产业逻辑链来看,一方面,目前钢材弱需求导致的负反馈进程再度延续,高炉检修继续增加,8月中下旬,仍有钢企高炉有检修计划,钢厂的惯性减产增加了铁水下滑的确定性,铁水未来2-3周仍有下降空间,铁矿石刚需继续承压。另一方面,此轮下跌行情中,铁矿石价格跌幅相较于钢材较少,截至8月14日,进口铁矿石较7月15日价格跌幅在11.9%左右,而钢坯价格已下跌12.9%,在铁水继续下降趋势下,铁矿石价格仍或补跌,进而钢材成本重心进一步下移,钢价延续弱势。因此在钢材供减需弱格局下,市场扭转颓势需要看到铁水产量达到低点,钢材总需求出现回升等。重点关注8月下旬出伏后的时间节点以及专项债发行、设备更新等相关进程。在此之前,市场基本面驱动依旧偏空,估值偏低下交易更多的是情绪变化,预计预期和现实的博弈在整个8月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