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商品市场概况
国际市场:
能源:OPEC+宣布4月1日起“灵活”逐步解除减产,国际油价再度收跌,WTI再破70美元/桶。市场关注美乌会谈后多方反应,原油供需形势仍存变数。欧洲天然气上涨超5%,市场主要担忧美乌会谈不及预期将影响天然气供应。
贵金属:美国2月制造业景气水平反映潜在关税因素冲击,商品出厂价格景气抬升;同时受英国援乌影响,英镑兑美元大幅走强,欧洲市场资产受到追捧,带动美元下行以及美债走高,令贵金属市场低位大幅回升。
谷物:谷物盘面全线下行。玉米跌至1月中旬以来最低水平,技术面利空促使基金平仓大量净多单。澳洲小麦有望丰收、与玉米比价拖累小麦收跌。季节性收获压力加上关税影响,昨大豆收跌,截至上周末美豆出口同比下降42%,市场关注墨加中三国反制措施。
油脂:油脂持续跌势。库存高于预期,豆油豆粕收盘下行。上周南美与美国豆油遭抛 售,反应到棕油市场下行,另出口数据疲软,对价格敏感消费者削减进口,预计棕油仍存下跌空间。大豆及制成品下跌、关税或致美国需求下降,共同对加油菜籽带来压力而收跌。
国内市场:
化工:聚烯烃小幅上行,震荡调整,需求旺季预期带动PE期价震荡偏强,PP仍然承压。3月3日OPEC+维持增产决议打击油市情绪,成本端减弱。后续关注两会政策力度。
黑色:市场消息面继续主导行情走势,铁矿供应端承压同时下游板材减产消息冲击价格下跌,出口转弱预期担忧令钢厂低库存格局延续,难以形成正向成本传导格局。国内宏观预期仍有待释放,消费恢复情况保持稳定,黑色系仍保持低位震荡运行。
产业观察
农业-谷物出口:美国大豆同比下降明显,农户意向增玉米减大豆
美国农业部出口检验周报显示,截至2025年2月27日当周,大豆出口检验同比减少40%,小麦、玉米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7%、18%。(来源:FAS)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孙光梅分析,最新一周出口数据显示,小麦和玉米的头号出口国为墨西哥,占比超过90%;而大豆出口目的国以中国为首位,上周占比达到51.6%,其次为墨西哥。中墨两国消费地位短期内不可撼动,但墨西哥目前暂无相对明确的对美关税反制措施清单,反观中国,首轮在工业品领域公布反制清单后,为应对美对中国3月再增10%关税,目前正在考虑对原产于美国的农食产品加征关税,业内估计大概率会将大豆玉米列入其中。需要注意到,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一(3月3日)警告美国农民,他即将对外国商品征收关税,并告诉美国农户准备在国内销售产品。实际上,美国农业部的压榨月报显示,截至1月底,美国豆粕库存同比增加31.1%,大豆压榨量同比增加9.1%,在国内库存压力下,豆油豆粕期现盘面均下行,农户收益持续受损。能够看到,种植季马上开始,农户已经在进行玉米大豆比价从而选择减大豆增玉米的做法。美国农业部最新预计今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将比上年减少300万英亩,玉米种植面积为9400万英亩,比去年增加约350万英亩。
原油-供应:OPEC+维持4月逐步增产决定
3月3日,据OPEC声明,沙特、欧洲某国、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和阿曼八个在2023年4月和11月宣布22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国,重申2024年12月5日达成的决定,自2025年4月起逐步恢复22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产量,同时保持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状况的适应性。因此,根据市场情况,这一逐步增加的调整可能会暂停或逆转。这种灵活性将使该组织能够继续维持石油市场的稳定。(来源:OPEC)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李心悦分析,3月3日,受特朗普有关关税、地缘、制裁方面的言论和OPEC+维持增产多重利空因素压制,国际油价下跌,WTI结算价日跌幅1.02%,Brent结算价日跌幅1.63%。其中,OPEC+的增产决定凌晨引发油价大幅下挫,2024年12月OPEC决议将于2025年4月-2026年9月期间逐步恢复22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调整量,叠加阿联酋30万桶/日的产量增加配额,OPEC+将于4月起逐月恢复13.8万桶/日的产量。此前,我们提及WTI在70美元/桶附近存在支撑,主要原因就在于OPEC+减产对油价的托底作用。4月OPEC+产量恢复无疑使得油价下破可能大大提升,2025年油市面临的供应过剩风险更为增强。但整体来讲,3月3日油价下跌幅度有限,WTI连三合约价差2月反弹回升后企稳,油价下行或更多是受情绪打击带动,短期关注乌克兰冲突谈判局势,油价或不改偏弱态势,波动加剧。
化工-价格:合成氨在春耕需求释放与局部供应减量支撑下上涨
截至3月3日,合成氨全国主流市场均价为2513元/吨,较上周上涨8.6元/吨。(来源:卓创资讯)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彭小真分析,短期春耕需求释放和局部供应减量为合成氨价格形成支撑。需求端,化肥市场进入春耕备肥阶段,尿素和磷复肥需求阶段性回升,成为合成氨需求的短期核心支撑。其中,尿素市场表现较强,企业平均产销比约96.1%,华北、西南区域产销比超98%;磷酸二铵市场均价上涨至3944元/吨,现货局部偏紧,推动磷复肥开工率小幅上行。化工领域对合成氨的采购较为平淡,三聚氰胺行业虽有开工率回升至59.19%的利好,但对原料的拉动作用有限。供应端,河北、山东、安徽等地部分装置因检修或减量生产,导致华北五省液氨外销量周环比下滑14.25%。成本端,煤炭价格走弱削弱成本支撑。展望后市,当前价格回升主要依赖春耕需求和局部减量,但长期来看,随着装置恢复,供应宽松格局未改而下游需求无明显提升预期。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尿素开工负荷率85.32%,周环比上涨0.72个百分,但出口受限背景下需求增量主要依赖国内刚需,若后续春耕需求不及预期,价格回调风险或加大。
宏观视角
宏观-关税:中国输美产品综合税率提升至40%
美国东部时间3月3日,美方宣布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自3月4日起对中国输美产品再次加征10%关税。3月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宣布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中国输美产品再次加征关税发表谈话,并表示,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将采取反制措施坚定维护自身权益。(来源:第一财经)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刘新伟分析,根据多家机构的计算,在2月1日加征关税前,美国自中国进口的应税商品综合关税税率在20%。此后2月1日和3月4日两次加征10%后综合税率来到40%。
此次关税风波源自特朗普的第一个执政时期,而拜登时期并没有减轻相关关税,反而在某些领域继续加码,比如电动车、太阳能电池、钢铁和半导体等,税率从25%到100%不等。
电动车:早在特朗普时期,中国电动车就被加征了100%的关税,拜登时期,美国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将于2024年9月27日正式生效。2024年新增两个10%之后,税率提升至120%。中国电动汽车出口至美国的数量相对较少,2024年直接出口至美国的电动汽车不足1000辆。
光伏组件、钢铝、半导体:原有关税率加上232条款关税率25%、301条款关税率25%以及2月份以来继续加征的20%,关税税率将会高达70%。
此外,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曹慧补充分析,美方再度对华全面提高关税税率10%,令中美间商品贸易格局再生变数。从最初的301调查税率至目前的连续两次提高关税税率,粗略测算目前中国商品对美出口关税税率基础至少在30%以上,这对于多数商品而言已经逼近了非最惠国关税税率水平,或将持续影响国内机电类产品以及纺织服装产品的对美出口的贸易格局。此外,美国还宣布将在4月2日实施农产品进口的征税,中国农产品对美出口相关涉及改性动植物油脂、柑橘、大蒜生姜以及制备蔬菜等产品。尽管贸易规模相对其他非农产品低,但美国对华进口依赖程度普遍较高,其中柑橘自中国进口占其进口比例超60%、大蒜超40%。关税税率的抬升不仅损害出口贸易商的利润,同时也可能进一步推升美国国内食品价格的上涨。
宏观事件关注
3.4: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关税生效
3.5: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美国ISM非制造业PMI
3.6:美联储经济状况褐皮书、欧洲央行利率决议
3.7:美国2月非农就业人数、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