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钢材价格 > 綜合 > 焦点信息 > 正文

毕红兵:元宵过后 供需博弈或占主导(下)


卓创资讯 毕红兵 2025-02-13 13:07:09
收藏

接上文《毕红兵:元宵过后 供需博弈或占主导(上)

上文主要分析1月钢铁行业的价格传导、供需变化、龙头企业调价方向和去库存表现等。本文围绕宏观指标和季节性因素进行未来的预期分析。

宏观指标略差异化:国际有所复苏,国内阶段性降温

全球制造业再回扩张区间

2025年1月全球制造业PMI 指数录得50.1,环比回升0.5个百分点,再次回升至荣枯线以上。若以2023年1月份为启动点,目前本轮周期累计运行25个月,若以2023年6月为起始点(第二个低点),目前本轮周期累计运行20个月;而平均历史周期跨度为41个月。结构上,全球制造业供需两端均出现明显回升,并再次进入扩张区间:产出指数从49.2回升至50.6,新订单指数从49.5回升至50.8,全球制造业呈现供需双旺格局,但稍弱于2023-2024年的季节性回升水平(0.7个百分点);区域上,发达市场仍处于荣枯线以下,但环比改善近1个百分点;新兴市场景气度则基本持平:中国制造业超预期回落至收缩区间,生产放缓或是主要原因;而美国制造业超预期回升,但服务业则超预期回落。

钢材出口略降温

从钢材出口量的季节性表现来看,通过2024年出口数据与2004-2023年的历史季节性规律对比,发现12月份钢材出口量逆季节性表现,呈现出回落阶段,而今年由于国际上针对中国钢材品种反倾销力度增加,贸易摩擦不断,从而出现了一定的逆季节性现象,出口量环比略减少。从海关公布的12月份出口量数据来看927.7万吨处于中位略偏高的水平,在2004-2024年历史最低值和最高值分位线水平的81.73%位置上。而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1-12月份累计出口钢材11071.6万吨,同比增长22.7%,增速略升。同时,近期影响外销的因素海运费受近期地缘政治风险略升温和货运量恢复的双重影响,出现震荡趋强的现象,从而增加了未来的出口成本

备注:2004年至今钢材月度出口量平均水平选自月度出口量的连续算数平均值。

国内因素:地产市场阶段性复苏

根据中指院统计,今年春节假期期间(1月28日-2月4日),北京日均新房成交面积较去年春节期间(2024年2月10日-2月17日)小幅增长5%。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数据显示,1月深圳全市新建商品住宅网签销售5090套,同比增长97.3%;二手住宅网签成交4554套,同比增长31.5%,延续去年10月以来回暖态势。得益于春节假期前后楼市的积极趋势,地产从业者信心有所增强。短期来看,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居民工作、购房置业逐渐进入正轨,预计春节后市场网签量将出现一定回升。

1月底以来,广东省多个城市公示了2025年第一批土地储备领域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的项目情况。资金方面的恢复体现在债券市场。今年1月民营房企发债规模占比,较此前有所增加。据中指院公布的数据,1月份共有4家民营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完成信用债发行,分别为绿城、滨江集团、美的置业、新希望地产,发行总金额39亿元。展望今年年,政策加力有望带动预期修复,而房地产市场恢复仍面临诸多挑战,政策的持续性和落地性显得尤其重要。

制造业继续处于收窄区间

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春节效应影响,制造业PMI为49.1%,在临界点以下。分结构来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9%、49.5%和46.5%,比上月下降0.6、1.2和2.0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其中,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回落。

值得关注的是建筑业PMI重回收窄区间,需求回落。受春节假期临近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抢抓施工进度,1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环比下降3.9个百分点。细分项来看,新订单指数环比下降2.3个百分点至46.4%,建筑业企业新签订合同量有所减少;销售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48.6%;业务活动预期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至56.7%。

季节性因素或继续存在

卓创资讯监测分析钢铁主流品种螺纹钢和板材等发现,2月份继续反弹概率略低。2月适逢春节过后,冬储表现平平,定价逻辑中宏观定价逻辑逐步占据主要位置。同时考虑到国际上美联储年内降息次数再次减少,国际上贸易摩擦增加,大宗商品趋弱态势升温。供应方面,依然稳定供应为主,需求方面则处于预期淡季效应中,供需矛盾增强。另外有所影响的则是,未来主流原料企业季节性减产概率减少,成本支撑减弱。

综合来看2月份的钢材市场依然是政策频发和钢铁延续性供需格局博弈兑现的结果,最终或将出现市场均价继续小幅下跌的行情。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2月的市场表现更多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需求的淡季效应会继续放大。而政策消息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密切关注未来从国际到国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变化释放出的信号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力度,国内货币政策短期概率有限。但是不排除当行情形成共振式下跌时,资本的反向操作将会主导一波行情出现反弹幅度。目前来看,这一概率相对较小。

风险提示:政策持续性和有效性不及预期、国内外经济数据变化超预期、国内宏观流动性监管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原材料产能释放超预期带来的价格回落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