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毕红兵:元月伊始宏观定价逻辑继续主导(上)》
上文主要分析12月钢铁行业的价格传导、供需变化、龙头企业调价方向和去库存表现等。本文围绕宏观指标和季节性因素进行未来的预期分析。
宏观指标略回暖:国际不确定性升温,国内积极稳健
美国强劲经济数据下 大宗商品内弱外强
美国表现强劲的经济数据和超预期反弹的通胀指标,对2025年的降息预期大幅趋缓,继而在期限结构上呈现出近弱远强的结构,并结束了部分期限利差的倒挂。世界各国的股市波动不大涨跌互现,汇市上,美元的再次走高则又让一些非美货币的贬值问题登上热搜,同时又强化了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国内,投资者密切关注重要会议的定调,短暂脉冲式的上涨后,风险资产重拾跌势,国债期货则在强烈的降息预期之下涨势如虹屡创新高,国内股市在流动性的充裕支撑下演绎出小盘股的盛宴,大宗商品上凸显出内弱外强的风格特征。
2024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前期升高、后期稳中有降走势;展望2025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趋于稳定,供给侧有所改善,预计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将有所下降,但仍将处于高位。
钢材出口略降温
从钢材出口量的季节性表现来看,选取2004-2023年相关指标数据,11月份钢材出口量逆季节性表现,呈现出回落阶段,而今年由于11月国际上针对中国钢材品种反倾销力度增加,从而出现了一定的逆季节性现象,出口量环比减少。从海关公布的11月份出口量数据来看927.8万吨处于中位略偏高的水平,在2004-2024年历史最低值和最高值分位线水平的81.74%位置上。而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1-11月份累计出口钢材10115.2万吨,同比增长22.6%,增速略降。同时,12月份影响外销的因素海运费受近期地缘政治风险略升温和货运量恢复的双重影响,出现震荡趋强的现象,从而增加了未来的出口成本。
备注:2004年至今钢材月度出口量平均水平选自月度出口量的连续算数平均值。
国内因素:地产端政策进入调整阶段
政策来看,2024年以来地产行业持续调整,国家从供需两端发力,持续发布多项地产优化政策,2024年9月以来加码发布重磅地产政策修复市场信心,明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稳住楼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表达了中央对地产稳定的强烈决心。2024年国家推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安排15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真金白银支持以旧换新,各地方跟进出台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并不断优化实施方案,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中指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43547.3亿元,同比下降30.6%,降幅较上月缩窄2.3个百分点。12月份单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3.41%,降幅有所收窄,环比则仍增长28.86%。从政策来看,9.26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释放了最强维稳信号,相关部门及地方积极落实政策,四季度以来,核心城市出现明显升温。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住楼市”,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为2025年楼市定调,释放了更加坚定的稳楼市基调。展望2025年,政策加力有望带动预期修复,但房地产市场恢复仍面临诸多挑战。
制造业继续处于扩张区间
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宏观政策组合效应继续显现,制造业PMI为50.1%,连续三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分结构来看,大中型企业PMI高于临界点。大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上,对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中型企业PMI为50.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8个月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小型企业PMI为48.5%,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景气度有所回落。
值得关注的是建筑业PMI重回扩张区间,需求显著回暖。受春节假期临近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抢抓施工进度,12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2%,环比上升3.5个百分点。细分项来看,新订单指数环比上升7.9个百分点至51.4%,2024年以来首次升至景气区间,建筑业企业新签订合同量有所增加;销售价格指数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至47.5%;业务活动预期环比上升1.5个百分点至57.1%,连续三个月回升。
季节性因素或继续显现
卓创资讯监测分析钢铁主流品种螺纹钢和板材等发现,1月份继续反弹概率升温。1月适逢春节将至,冬储在即,定价逻辑中宏观定价逻辑逐步占据主要位置。同时考虑到国际上美联储本月利率持平概率较大,大宗商品趋强态势升温。供应方面,依然稳定供应为主,需求方面则处于预期淡季效应中。另外有所支撑的则是,未来主流原料企业季节性减产概率升温,成本支撑增加。
综合来看1月份的钢材市场依然是政策频发和钢铁延续性供需格局博弈兑现的结果,最终或将出现市场均价继续小幅反弹的行情。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元月的市场表现尤为重要。而政策消息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密切关注未来从国际到国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变化释放出的信号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力度,国内货币政策双降概率依然有出现可能。但是不排除当行情形成共振式反弹时,资本的反向操作将会主导一波行情出现较大的下调幅度。目前来看,这一概率相对较小。
风险提示:政策持续性和有效性不及预期、国内外经济数据变化超预期、不同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力度超预期。